开课学院:理学院 制作人:吴芸
课程名称 |
数值分析 |
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|
数学与应用数学 |
课程类型 |
专业教育课程 |
开课年级 |
大三 |
课程性质 |
选修 |
课程总学时 |
32 |
一、 课程简介
《数值分析》是面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,主要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理论、方法与软件实现的科学,它在自然科学、工程技术、经济、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,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。
本课程基于“案例教学为主线、思政教育为基石,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”的教学理念,将课程内容整合为“5+1+1”模式,即5个教学模块,1个前沿专题汇报,1个综合项目实验,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,建立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,以案例教学为主线,蕴含理论、应用及思政三个要素,线上线下两个维度进行螺旋上升式教学设计,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螺旋上升。
课程团队提出了“思政+ 案例”的教学改革,案例中含思政,求解中藏思政,拓展中带思政,通过分析案例、讲解知识点、求解拓展案例,实现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,从科学精神、专业自信、家国情怀、工匠精神等多角度激励学生,达到了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。
二、案例基本信息
1.案例名称:
精算水温:匠心与创新的融合——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高阶拓展及应用
2.对应章节:模块3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
3.课程讲次:第8讲次
三、案例教学目标
课程通过“水温冷却问题”案例,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常微分方程数值解问题,深入理解数值解法在现实中的应用。教学中,比较欧拉法、隐式欧拉法、改进欧拉法与Runge-Kutta法的原理与优劣,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。实际操作中,学生运用Matlab求解案例,分析误差来源,掌握数值方法的精度、稳定性和计算效率。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,渗透了工匠精神。
1. 价值目标
通过导入案例“水温冷却问题”的介绍及求解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,体会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;通过不同数值方法的演变,要求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优劣,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;求解导入案例时,强调对不同步长的欧拉方法进行误差分析,渗透工匠精神,培养学生追求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平衡的能力。
2.知识目标
阐述欧拉法、隐式欧拉法、改进欧拉法与Runge-Kutta法的基本原理;比较上述数值方法在求解策略上的差异;描述不同欧拉法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优势和局限,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;识别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,并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进行求解。
3.能力目标
能够读懂实际案例题意,建立数学模型,转化为相应常微分方程数值解问题;应用欧拉法、隐式欧拉法、改进欧拉法与Runge-Kutta法的Matlab程序求解高阶拓展案例,并比较分析算法优劣;估计不同数值方法的误差,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其对结果的影响;评估不同数值方法在解决特定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时的精度、稳定性和计算效率。
四、案例主要内容
在室温25℃的环境中将100℃的水倒入杯中自然冷却,10分钟后水温降至70℃。如果水的温度低于55℃才可以喝,请问再过10分钟后这杯水能喝了吗?
五、案例教学设计
1. 学情分析
课程内容共5个模块,本讲是第三模块,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问题求解能力。然而,学生尚不具有灵活运用matlab代码求解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。因此,课堂中的实践环节需要由浅入深,递进式设计,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求解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2. 思政分析
在本次课程中,我们围绕“水温冷却问题”这一实际案例展开教学,旨在通过这一具体问题的介绍与求解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其专业自信,并深刻体会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价值。同时,通过对比不同数值方法的演变,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优劣,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。在求解过程中,我们特别强调了对不同步长的欧拉方法进行误差分析,以此渗透工匠精神,培养学生追求计算精度与效率平衡的能力。
思政融入点分析
● 激发兴趣与专业自信培养
导入案例的选择:“水温冷却问题”作为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,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激发其探索未知的兴趣。通过解决这一问题,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,从而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。
思政融入:在案例介绍时,可结合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,如我国在热传导研究、工业冷却技术等方面的进步,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荣誉感。
● 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培养
数值方法的对比:通过介绍欧拉法、后退欧拉法、改进欧拉法、龙格-库塔法等不同数值方法,引导学生对比各方法的优缺点,理解算法演变背后的数学原理和工程应用需求。
思政融入:在对比过程中,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精神。通过科学家在算法改进过程中的探索历程,如他们在面对计算精度、稳定性等问题时的坚持不懈和创新思维,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,敢于挑战权威。
● 工匠精神与精度效率平衡
误差分析:在求解“水温冷却问题”时,通过对不同步长欧拉方法的误差分析,引导学生理解步长选择对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影响。
思政融入:通过误差分析,渗透工匠精神,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追求精度与效率的平衡。可以引用工匠在制造过程中的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精神,鼓励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不断调试、优化算法,以达到最佳的计算效果。同时,引导学生认识到,在计算科学中,精度与效率往往是一对矛盾体,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权衡和取舍。
3. 教学方法
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,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,包括案例教学法、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联盟对抗策略,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。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,通过学生线上的学习、讨论、分组任务、模块作业及互评,线下的随堂练习、前沿汇报、实验报告、课堂表现等教学过程的记录进行评价、反馈。
具体教学流程如下:首先,学生通过“学银在线”平台上的山东省精品在线课程进行系统的初阶理论学习。在此基础上,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,进行初阶实践学习,并上传实践操作视频,以展示学习成果。随后,教师在线下课堂中运用BOPPPS教学模式,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高阶理论,并开展高阶实践活动,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实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。课后,学生们将以小组合作及联盟对抗的形式,基于本模块知识点针对导入案例和拓展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求解,通过这一过程,学生将第三次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螺旋上升,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4. 课堂教学活动
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下:
① 实际案例导入
② 线上学习情况回顾
③ 课堂前测
④ 精准讲授薄弱点
⑤ 初阶案例应用讲解
⑥ 分组进行初阶案例模仿式应用并上传
⑦ 高阶理论知识拓展
⑧ 分组讨论高阶实际案例求解
⑨ 学生实时上传讨论进展,教师总结点评
阶段 |
教学内容 |
教师活动 |
学生活动 |
设计意图 |
课前 |
1、 欧拉法 2、 后退欧拉法 3、 改进欧拉法 |
1、 发放教学视频 2、 通过学习通平台发放线上自主学习任务单、导入案例、常微分方程常见数值解法代码、教学活动时间表、分组任务 |
1、观看超星平台本章视频 2、小组合作,分组上传实践操作视频 |
要求学生线上自主学习,并完成单元测试。此时为学生第一次的理论-实践能力的训练。 |
课上 |
一、创设情境,导入实际案例(3分钟) |
通过案例驱动法,导入案例,启发学生思考,使学生明确常微分方程求解的实际价值 |
倾听、理解、师生互动 |
通过导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。 |
二、线上学习回顾,课堂前测(5分钟) |
回顾线上学习后,根据单元测试,针对性选择知识点开展课堂前测,检验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,随后即时讲解。 |
有部分同学很快提交,有些同学可能左顾右盼。 |
通过小组前测,了解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情况。 |
三、精准讲解,梳理知识点(12分钟) |
由教师主导,逐步讲解线上自主学习知识点、重难点、易错点。 |
强化同学的易错点、薄弱点。 |
为后续求解扫清障碍,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。 |
四、初阶案例应用讲解(5分钟) |
通过教师回顾与讲授,让学生直观了解理论与实践是如何结合,应该如何应用。 |
提前已经给定代码,学生已经通过分组任务的完成具备一定能力,学生很快理解接受。 |
学习初阶案例求解,此时为“理论-实践”的第一次上升学习。 |
五、初阶案例模仿式求解(15分钟) |
深化知识点及初阶案例求解,通过APP发布随堂练习,要求小组讨论,实时拍照上传,并请代表小组讲解。 |
大部分学生可以参与互动,完成较好。 |
学生分组进行模仿式初阶案例求解,此时为“理论-实践”的第二次上升学习。 |
六、高阶理论知识拓展(20分钟) |
通过教师讲解和启发式问答,借助PPT演示讲解知识点, 进行高阶理论知识的拓展。 |
倾听、理解、与教师互动。 |
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精神。通过科学家在算法改进过程中的探索历程,如他们在面对计算精度、稳定性等问题时的坚持不懈和创新思维,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,敢于挑战权威。 |
七、分组讨论高阶实际案例求解(25分钟) |
小组讨论激发热情。 |
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高阶实际案例的求解讨论,上机实现。 |
强化常微分方程数值方法高阶知识的理解与应用,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|
八、学生实时上传讨论进展,教师总结点评(5分钟) |
为防止有的同学“磨洋工”,要求以小组为单位,实时上传讨论进展;教师需要一直巡视,且关注各组讨论情况并进行记录;最后进行点评。 |
有的学生会积极尝试,有的学生会偷懒 |
“理论——实践”的内容上螺旋上升,最后落脚于高阶开放性的拓展案例的求解,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,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。 |
课后 |
1、 高阶拓展案例的求解 |
1、 发放实验报告要求 2、敦促学生按时提交 |
1、联盟对抗,以联盟为单位完成拓展高级案例的求解并提交实验报告,对抗获胜者成绩加2分。 2、完成教学模块3模块作业及互评 3、参加线上课程讨论 |
继续内化知识,“理论-实践”的第三次上升学习。通过误差分析,渗透工匠精神,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追求精度与效率的平衡。同时,加强小组合作能力 |
六、教学反思
1. 教学模式与资源
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,有效整合了优质课程资源,确保了教学的顺利进行。通过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,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,提升了学生的程序运用能力。
2. 思政与案例教学
通过“思政+案例”模式,特别是“水温冷却问题”案例的有效实施,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的现实意义,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传授知识,还渗透了思政育人点,实现了课程育人的目标。
3. 小组合作与能力培养
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及表达沟通能力,增强了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成就感。
4. 个别关注与创新引导
对于线上自主学习不够认真的同学,线下课堂需要特别关注,确保他们不掉队。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,注意引导其开展创新性思考,激发创新潜力。
5. 案例更新与思政深化
课程中应更新更多符合时代性、具有前沿性及应用性的实际高阶案例,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,进一步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,深化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内化。
6. 评价体系与教学改进
构建更科学完善的形成评价体系,尤其考虑思政评价的合理设置与融入。同时,根据教学反思,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控制,加强课前准备和课后督学,以提升学生的分析深度和实践经验。